轮回是许多世界宗教的基石信仰,包括印度教、佛教、道教、锡克教、神道教和琐罗亚斯德教。我们意识在身体死亡后存活并转生到新身体的观念,受到许多伟大思想家的支持,如柏拉图、苏格拉底、斯宾诺莎、李兹、沃尔特、休谟、叔本华、爱默生、惠特曼、拿破仑、富兰克林、GTA和甘地。包括伊恩·史蒂文森博士在内的许多研究者,致力于证明这一现象,通过精心记录和验证超过3000个儿童记忆和确认前世知识的案例。在其横跨40年的六卷本著作中,史蒂文森博士报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他们能够记住关于前世的许多细节,使他能够仅凭儿童的证词找到前友、亲人、村庄、房屋和财物。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神经医学和疾病杂志》、《国际比较社会学杂志》等著名科学期刊上。甚至《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也表示,史蒂文森博士“细致而无情地收集了一系列详细的案例,其证据让人难以用其他理由理解轮回的现象”。 如果你仍然不相信轮回真实存在,我强烈建议你阅读史蒂文森的作品或我的书《灵性科学》。除了轮回,另两个在世界宗教中经常突出的来世信仰是审判和罪恶或业力。佛陀说,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公正法则的果实,即因果法则、因果关系法则(业力)。业力本质上是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道德和精神等价物:每个行动都有一个相等而相反的反应。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都将回到我们身上,做到对他人施加何种对待,就会得到何种对待。因为不论是在这一生还是下一生,正义的天平将保持平衡。无论是基督教对罪孽的审判、冥界的《死者之书》称心的称量,还是印度教和佛教的业力概念决定重生,我们的道德决策在来世被记录、分析和审视的观念几乎是普遍存在的。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公正和良善的,我们的行为在来世经历中被评判和反映,而邪恶的人最终将不得不为他们的罪过赎罪。然而,深入审视后发现,这个系统在表面以下并不公平或平衡。首先,没有上帝给予的生活说明手册,也没有客观标准或统一认可的规则来构成无罪或无业力的存在。存在成千上万的宗教和圣典,各自有独特的条例、法律或戒令,而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我们怎能知道该遵循佛教的八正道、基督教的十诫、埃及的42条禁止,还是其他神圣规范? 此外,这些宗教的经典书籍都宣称大多数人都无法达到几乎不可能的标准。例如,基督教圣经罗马书3:23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而《传道书》7:20则说:“确实,世上没有义人,没有一个人行善,永不犯罪。”印度教的《薄伽梵歌》中则说:“从物质世界的最高层到最低层,所有地方都是痛苦的,在那里重复出生和死亡.”而在佛教经典《增支部》中,说:“在这种充满痛苦的轮回中,我们生活过无数的生命,很难找到一个不是我们父母的人。”因此,即使我们有幸选对宗教并完全遵循其道德指令,仍然被告知我们的努力几乎肯定是徒劳的,我们将因达不到这个近乎不可能的标准而遭受痛苦。 除了道德戒律的模糊性和维持这些戒律的几乎不可能性外,我们还生活在数十亿其他迷茫的罪人之中,仅凭靠近他们就会吸引到自己业力的循环。与这么多人共享这片土地,他们都在经历自身的内心挣扎,确保我们在生活中会多次面临挑战,并最终因一些互动积累负面业力。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这一充满痛苦的世界时,都可能经历糟糕的日子,与众多生活在肉体中并给我们提供情绪起伏的可怜人打交道。为了努力生存并在这个远非完美的世界中尽力而为,受到如此严厉的审判难道真的公平吗?如果一个仁爱和善良的创造者想要我们学习、成长和繁荣,难道他们就不会把我们放在一个安全而充满关怀的环境中吗?把人置于一个危险、混乱、充满罪恶和罪人的世界中,然后惩罚任何不达到绝对完美的人,这样的公正是什么呢? 耶稣基督这位完美的神之子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消息似乎是,这个邪恶的世界是如此堕落,以至于连化身为人类的上帝在这里都无法生存或茁壮成长;相反,他只能帮助一小部分幸运的人,最终因其努力而遭受折磨与死亡。在历史上,我们也多次看到这样的反复,如马尔科姆·X、马丁·路德·金、约翰·F·肯尼迪和甘地等人因其激进活动遭到暗杀,而非因为他们的行动受到赞扬。还有几个陈词滥调暗示了这个真理,例如:“只有好人死得年轻”、“美德是其自身的惩罚”、“通往地狱的道路由良好的意图铺成”、“没有好事不受惩罚”,这些都已成为成语和谚语,因为这些代代相传的真理揭示了内在的不公,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对此有所共鸣。这些美德作为自身惩罚或“没有好事不受惩罚”的观念与业力或公正的理念完全相悖。 那么,究竟哪个是真的?生活不公、好人最终得不到好处,还是如佛陀所言,一切皆为公正的业力法则的结果?伊莎贝拉·格林在《离开陷阱》中说,业力的整个思想字面意义就是,如果一个人在其生活中对他人造成了痛苦(而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这样做),那么这个人必须在另一个生命中偿还这种业力,此时他们将是正在遭受痛苦的一方。这个思想让我倍感好奇,究竟是谁最初提出并灌输人类这样的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面对自身业力的想法也被称为审判日,是为了维持轮回的人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