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您提供内容的翻译与整理: --- **禅宗与库尔达利体验的相似性** 在日本禅宗传统中,多年的坐禅冥想实践的巅峰,被认为有时会产生一种极度快乐的暂时状态,称为“见性”(kensho),这与瑜伽的库尔达利(Kundalini)体验以及使用各种致幻剂或迷幻药时达到的狂欢状态非常相似。禅宗教导普通人尚未开悟,被自我负担所困扰,必须通过静默的宁静来克服这种人类状况。定期且有意识地停止思维的连续流动,通过冥想使大脑能够进入通常仅在睡眠中达到的罕见皮层θ波和δ波状态。通过安静内心的连续思维,以及深呼吸技巧,即使没有前述的瑜伽身体工作,也可以触发见性或库尔达利体验。虽然这种极度愉悦的体验令人难忘且值得追求,但不应视其为瑜伽或禅修训练的终极目标,而应视为修行中的一种应得的奖励,指引修行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禅师胜田胜喜在其著作《禅修的方法与哲学》中提问,如果见性是禅修的最终目标,为什么不简单地使用药物来达到同样的状态?他坚持认为,反复体验绝对三昧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而不是见性。胜田写道,见性被视为终极目标,但禅修会不断抛弃普通意识的幻象,而静坐于宁静的房间中只是许多人修行的开始。或许,有些人对这样的观念感到不悦,即禅修学生被认为是将自己置于一种长期的高度自律训练中,通常是在寺院的人工环境中,以经历某种私密的启示体验。学生必须学会生活在日常世界中,同时保留绝对三昧体验的品质。 因此,见性或库尔达利体验不应被视为冥想和瑜伽的终极目标或最终产品,而应被视为一个路标,表明修行者已达到某个层次,类似武术学生获得黑带的过程。黑带并不意味着武术训练完成或修行者达到顶峰,远非如此。获得黑带仅意味着他们已经完成了所有基础,现在可以花一生的时间来完善这些基础。 在精神修行中,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是同情心的绽放、自我性格的溶解及其他比单纯的见性或库尔达利体验更高尚的追求。 **克里斯特教义与七个脉轮的对应关系** 在基督教的神秘主义中,有七个天堂、七个地狱、七宗罪和七种美德的概念,这些概念与瑜伽七个脉轮直接对应。为了库尔达利上升,瑜伽士通过生理和心理自我发展过程来净化和打开脉轮,包括七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对应于身体中的一个特定位置。例如,根脉轮与安全和生存相关,当其闭合时,对应的七宗罪是贪婪;而当其打开时,则对应的天国美德是慷慨。第二个骶脉轮与性和关系相关,闭合时对应七宗罪中的色欲,而打开时则对应贞洁的美德。因此,一个无私的人如果真诚而勤奋地发展七种美德,便会帮助自己开放库尔达利觉醒的机会,并能通向七个天堂;反之,一个自私之人,完全沉迷于七宗罪,将与库尔达利隔绝,最终陷入地狱。 七个天堂和七个地狱的概念几乎在世界各大宗教中无处不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耆那教和佛教都提到了这个思想,并赋予其与来世的相关性。在微观世界中,我们根据美德的发展或罪恶的沉迷创造自己的个人天堂和地狱;在宏观层面上,这些生活选择和性格特征则与来世的世界相对应,即七个上升的天堂或七个下降的地狱,根据每个个体的业力而定。 例如,在古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中,地球被描绘为一个平坦的圆盘,覆盖着七个圆顶,每个圆顶中包含不同的天体,这对应于宏观上的七个天堂,而个体内的七个脉轮则对应于微观上的七个天堂。这一观点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契合,该理论将各种生理、情感、心理和精神需求排成一个层级,适用于充分发展和实现的人类。在这个层级中,最底部是生理需求,如食物和水,而安全需求在心脏脉轮附近,属于爱与归属的需要,与认可和尊重的自尊需求相辅相成。当我们到达上方的脉轮时,我们所需的是认知需求,如知识与探索,以及美学需求,比如秩序和美丽。最终,当所有较低的生理、情感和心理需求都得到满足后,我们才能开始在位于顶轮的自我实现中进行精神工作,找到自我实现和真正的潜能。 正如库尔达利上升与七种美德和七个天堂相关,诺斯替神秘主义者如塞缪尔·沃尔和乔治·热尔吉夫也曾写到“库尔达尔缓冲体”(kunda buffer)及其与七宗罪和七个地狱的关系。沃尔认为,正如美德的修行使库尔达利的上升蛇从骶骨的顶点上升,纵欲则相反地使库尔达尔缓冲体的蛇向下到达尾椎。圣骚旦在其著作《消灭撒旦的故事》和多本其它书中详细描述了基督教与瑜伽之间的平行关系,以及成为一个完全实现的开悟人所需的业力自我发展。 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写道:“那些首次离开岸边的企业家水手,从海岸的庇护处出发,驶向视野之外的脆弱船只,受到许多迷信恐惧的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传说中的磁石之山,它们认为有能力将船只牢牢吸引到岸边,抵挡所有风潮的拉扯,最终将它们引向毁灭。罪恶就像那座磁石之山,我们觉得自己被那山吸引,抵抗所有努力和决心的牵引,直到我们在它的岸边遇难。” 基督教的七宗罪和七种美德只是一种灵性体系,是一组业力建议,但无疑值得考虑。关于哪种罪恶和美德直接适用于哪几个脉轮存在不同的看法,但确切的顺序远不如整体的道德信息重要。 与安全和生存相关的第一个七宗罪是贪婪,即对物质获得——例如金钱、地位和权力——的过度或无法满足的渴望,超出必要或应得的范围。贪婪的人可能通过这种罪恶增加物质财富,但他们永远不会获得灵性上的提高,也无法成功地发展出第一个天国美德——慷慨。慷慨,又称施舍,是对物质财产不执着并无私分享的美德。 与性和关系相关的第二个七宗罪是色欲,即单纯为了个人快感而强烈希望得到他人或情境的性欲。滥用我们最神圣、赋予生命的物质是不明智的,也是一个太深刻而无法深入探讨的话题,但可以说,任何认真想要提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都应该尽量避免自慰和放荡。通过这样做,有效地抛弃并忏悔色欲的罪,贞洁的天国美德就自然产生了。贞洁是通过禁欲、密宗或忠爱的伴侣获得的性纯洁。 与意志力、自我纪律和自尊心相关的第三个七宗罪是懒惰,也被称为怠惰或无动于衷。懒惰是习惯性的不愿意付出努力,简单地说,就是懒惰。这种状态表现为对自己责任的忽视,并与忧郁和抑郁相关。然而,通过抛弃和忏悔懒惰的罪行,可以显现出勤奋的天国美德。勤奋被定义为在职责中小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即良好的职业道德。 与爱的、同情的以及接受相关的第四个七宗罪是愤怒,即失控的愤懑、愤怒或仇恨。愤怒的表现通常在于寻求报复,那些在愤怒掌控下的人往往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和暴力,甚至自我毁灭,例如通过药物和酒精滥用或自杀。那些抛弃和悔改愤怒罪的人,能够显现出耐心或宽容的天国美德。耐心是一个人在面临负面情境时的承受能力,不对挑衅做出愤怒或烦恼的反应,以及在艰难的情况下不急躁、不冲动的能力。 与生长和表达相关的第五个七宗罪是暴食,即对食物、饮料和其他消费品的过度放纵或过量消费。所谓的肥胖接受运动,不妨称之为暴食特权或成瘾接受运动。但一旦一个暴食者抛弃和悔改他们的罪行,就可以开始培养节制的美德。节制是适度、平衡和自愿的自我约束,阻止通过宽恕进行报复,阻止自大的表现,阻止因贪婪而产生的过度行为,通过冷静和自控来抵制渴望和成瘾。 与直觉和智慧相关的第六个七宗罪是嫉妒,嫉妒同样表现为无法满足的渴望。嫉妒是对他人好运的悲伤或愤怒,对他人的财产或特征的怨恨;然而,一旦完全抛弃和悔改,嫉妒就会转化为感恩的美德。感恩或者说感激,是对生活及施与帮助或礼物者的欣赏与感激之情。 与存在和因果相关的第七个七宗罪是骄傲或傲慢,表示个人价值、地位或成就的不合理高自我感觉,未能承认他人的成就,相信自己根本上优于他人。骄傲也可以有正面含义,指的是对自己或他人的选择和行为的适当自尊,而并非罪过,使傲慢成为一个更准确的描述。克服骄傲、抛弃和悔转后,可以发展出谦卑的美德。谦卑也就是简单的谦逊,正是自恋的对立面,保持低自我关注和低自我评价,而不至于自我贬低。 不经意地让自己陷入罪恶的思想和行为,断开了我们与更高脉轮的联系,妨碍我们发展真正的道德品质,也限制我们成为真正有德行的人。反之,有意识地停止罪恶思想和行为,便能帮助我们连接到更高的脉轮,帮助我们发扬正直,通向美德和真正的开悟。 **宗教与因果及其重要性** 在此之外,所有宗教体系都有对因果或神圣审判的理解与承诺,个体在此基础上,生前的作为会影响他们来生的命运。值得关注的是,为什么还要肆意沉迷于罪恶和邪行,从而牺牲美德、正义和潜在的永恒? 字面上理解的基督徒阅读《圣经》,尤其是《启示录》,把它视为一种不祥的末日预言,在这种预言中,人类崇高的美德和抵抗邪恶的唯一方法就是静候一个半神半人的救世主从云中降临,拯救他们和世界。他们认为魔鬼将带来七年的浩劫,施加的痛苦超越任何恐怖电影,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他们简单相信耶稣,让牧师把他们的头放入水中,或者说一声祷告接受基督进入他们的心中,他们就可以在上帝眼中获得救赎,及时升天,与其他字面意义上的基督徒一起,免受一切非信徒将遭受的痛苦。 但如果真正理解其中的精神象征、数字学和故意编码的寓言,《启示录》的真正深层含义便会显露无遗。再次强调,作者敦促人类觉醒库尔达利及其七个脉轮,抛弃罪恶,发展美德,脱离低级肉体的自我欲望,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意识。 《启示录》1:20指出:“你所看见的七颗星的奥秘,就是我右手所拿的、七个金灯台;七颗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个灯台就是七个教会。”七个教会和七个灯台的意义在不了解库尔达利瑜伽和脉轮系统的人眼中确实是一个谜,而对于熟悉这种古老象征的人而言,唯一的谜就是为何大众继续误解这些经文为字面上的末日预言。 《启示录》4:5写道:“从宝座里面有闪电、声音和雷轰;宝座前面有七盏火灯在火燃烧,那是神的七个灵。”这清楚描述了库尔达利能量通过七个脉轮上升的电力。对于那些有耳可听、有眼可见的人来说,《启示录》5:1和2写道:“我看见坐在宝座上的那位右手拿着一本书,书里面和背面都写着字,封着七个封印;我又看见一个大力的天使,用大声音喊着,谁配打开这书,拆开这七个封印。”这是任何希望真正获得解脱、摆脱低级思想和自私欲望的人的号召。大声呼喊的天使就是你的高我,呼唤你去向内心探寻,解树七个封印。 只要库尔达利仍然沉睡并被缠绕在根脉轮周围,人类注定要在肉体混乱的状态下存活。脉轮被称为封印,需要被解开,因为在当前的人类状态下,我们并不是天生就拥有完全开放和活跃的脉轮。相反,我们出生时带有原罪和七个封印,只有通过唤醒库尔达利,清除情感负担和集体无意识中的心理障碍,才能超越堕落的状态。只有通过抛弃和悔改罪恶、成瘾和物质欲望,才能让自我溶解,打破七个封印。 《启示录》在呼吁读者承担我们灵性成长的责任,而不是简单等待撒旦将地狱送上门。启示中承诺的伟大和可怕的主的日子,字面主义者基督徒既恐惧又期待的那个日子,必须是《圣经》中最被误解的隐喻之一。七年的试炼和苦难并不是人类最终灭亡的宿命预言,而是低级自我和物质心智的死亡挣扎,在打开七个封印之后。伟大而可怕的主的日子并不是自我的最终解散和低级自我的死亡。 根据古老的神秘思想,每个脉轮包含灵性的生命课题,随着库尔达利的上升,某些试炼和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邀请并超越这些挑战,我们成功提升意识,进入不断更高的觉悟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狂喜与再来,真正的重生洗礼,库尔达利的觉醒即是为了让你的身心成为基督意识的居所。 《创世纪》是关于高我生成的,是一本隐喻的灵性发展手册,而《启示录》只是为了降服低我而书写的死亡宣告,是对自我的史诗告别。在众多宗教经典中,都在呼唤人类唤醒这潜在的力量,从最古老的神话如亚特兰蒂斯到最新的新时代哲学如神智学,在不同文化和时间中,反复出现的象征、数字学和寓言构成了一种元叙事,只有经过深入研究或启蒙的人才能看到。而对于那些无知的、受到洗脑的群众来说,伪科学和宗教字面主义的结合使大多数人相信自己是无毛的猿人在幻想的卡通球上旋转,或者是一个无能为力的神意复仇者,他们需要不断的赞美和顺服。 而对于我们这些了解与认识“平坦地球”现实的人来说,信仰的概念变得过时且不必要,被常识、证据、经验和无尽探索所取代。